紙幣市場現疑似最早紙幣“中統元寶交鈔”
來源:http://www.www-181864.com 發布時間:2013-02-02 發布人:郵票收購網
紙幣收購市場現疑似最早紙幣“中統元寶交鈔”入目是一張青黑色的“紙板”,長約25厘米、寬約20厘米,邊緣多有磨損,右上角和左側有裂紋。
李鳳翔邊展示邊給我們解釋:票面的頂部寫著“中統元寶交鈔”字樣,這就像人民幣標注“中國人民銀行”一樣。
下方分上下兩段,上段正中央為“一貫文省”四個字,這是這張紙幣的面值,是一貫錢。左右各豎寫兩行文字,因年代久遠看不清了,疑為篆字和蒙古八思巴文。
這兩行文字下方還各標有字料、字號,字料和字號上各有一字,但也已難以辨識。李鳳翔說,字料和字號上的那個字,是古時候用的千字文編碼,讀下來就是“×”字料和“×”字號,相當于現在人民幣上的編號,這是古鈔暗碼,不是隨便亂寫的。
票面下段是十行文字,右側幾行為“中書省奏準印造中統元寶交鈔,宣課差發內并行收受,不限年月,諸路通行”等,這是標明流通范圍、時限等信息。中間用更大的字體標明“偽造者斬,賞銀五錠,仍給犯人家產”等字樣,這是非常嚴厲醒目的“防偽普法”:造假幣要被殺頭,舉報的人不僅有賞銀,還能獲得犯人的家產。左側從右至左依次為“中統年月日,元寶交鈔庫使副判,印造庫使副判,中書省提舉司”,這是注明印制時間、機關。
上下段還各蓋有紅色正方形官印。
李鳳翔說,紙幣背面還應有印章,但為了保存,上一個持有者將這張幾近糟掉的紙幣粘貼在書頁上,印章看不到了,反倒是書頁上有“1953年”的字樣。
偶然翻看書籍發現家中有“寶”
李鳳翔今年已經85歲了,但眼不花耳不聾,有空還看看專業書籍,補充收藏知識。2011年年底,他在翻看《簡明錢幣詞典》時,詞典中關于“中統元寶交鈔”的介紹及配圖引起了他的注意:詞典介紹的是1982年在呼和浩特市發現的“十文中統元寶交鈔”,說是我國迄今保存的最早的紙幣,被學術界視為無價之寶。
看到這張圖,李鳳翔覺得非常眼熟:自己好像也有這么一張相似的紙幣!他連忙翻出自己的藏品一比對:二者太像了!只是詞典上配圖標的是“壹拾文”,自己這張是“一貫文省”。
詞典中說,“中統元寶交鈔”是元忽必烈中統元年(公元1260年)發行的紙幣,一直用到元末,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紙幣。其面值自十文至二貫,共有十等。
那有沒有“一貫”這一等呢?李鳳翔找到了史學家白壽彝在《中國通史》中對“中統元寶交鈔”的介紹:“面額分10文、20文、30文、50文、100文、200文、300文、500文、一貫文、二貫文十等。”
《中國通史》中還說,到公元1285年,元朝全國禁用銀錢,“中統元寶交鈔”成為國內唯一合法的流通貨幣,這種貨幣不受區域和時間限制,國家收稅、商品交易、借貸等都使用“中統元寶交鈔”,并允許用舊鈔換新鈔,這樣“中統元寶交鈔”就成為通行于全國各地的統一貨幣。
李鳳翔認為,自己所藏的這張紙幣無論是票面樣式還是字體等都與真品相似,票面信息與文獻記載也能相互印證。
沒想到被自己遺忘了20余年的藏品,還真有可能是塊寶。
期待行家參與解謎
然而,有著一定錢幣收藏經驗的李鳳翔知道,我國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宋朝,稱為“交子”,其后元、明、清各朝都有印造、使用。
但紙幣保存不易,流傳下來的極為罕見。“交子”就沒有實物流傳,現在只發現了模版,而“中統元寶交鈔”歷時700余年,能保存至今也是寥寥可數。
這樣的寶貝咋就讓自己碰上了?
隨后近一年時間,李鳳翔開始發動家人四處搜集資料,來驗證所藏的真偽和價值。
今年年初,李鳳翔了解到:在中國錢幣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一貫面值的“中統元寶交鈔”。在中國錢幣博物館,他沒有見到這件藏品展出,但在北京工作的兒子給他帶來了好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藏品在展出。
于是,李鳳翔讓兒子帶著自己的藏品到中國國家博物館比對,結果二者幾乎一模一樣。
這讓李鳳翔吃了一顆定心丸。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圍繞著這張紙幣的謎團卻越來越多:票面上那些已經模糊的文字到底傳遞了什么信息?“中統元寶交鈔”始印于1260年,但到1287年至元通行寶鈔出現后仍有發行,自己這張到底印制于哪一年呢?因保存不易,現存“中統元寶交鈔”或發現于元墓,或發現于古跡遺址,而自己卻是從別人手中購得,前一個持有者是怎么發現、保存的都不得而知,這些疑問得不到解答,這張“中統元寶交鈔”的“身份”就一直存疑。
![]() |
![]() |
上一篇:錢幣的收藏價值在于稀缺度
全國首家郵票錢幣收購中心,免費鑒定。 高價收購郵票、紙幣、金銀幣等,收購網是集銷售、收購、鑒定、策劃、交流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
QQ客服:188756518
電話:010-82960029
手機:15001113788
Email:yp5151@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黃寺大街德勝置業大廈1號樓101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