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郵票歷史文化探討
來源:http://www.www-181864.com 發布時間:2013-02-01 發布人:郵票收購
郵票收購市場對于《絲綢之路》特種郵票非常關注,《絲綢之路》特種郵票全套4枚和小型張分別展現了絲綢之路沿途眾多的歷史文物古跡。圖案分別為“千年帝京”、“大漠雄關”、 “神秘故國”和“西域勝境”。
絲綢之路是兩千多年前的一條橫跨亞歐經濟、文化交流和政治交往的國際大通道。當時我國運往西方最多的商品是絲綢因此被稱為“絲綢之路”。
“千年帝京”,圖案主要表現了河南洛陽、陜西西安作為漢代東西兩京兩大絲綢之路東方起點的洛陽白馬寺和西安大慈恩寺與大雁塔,下方配圖為西域胡人和駱駝形象的唐三彩。白馬寺位于洛陽老城以東,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大慈恩寺,位于古都西安南郊,唐代長安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故名“慈恩寺”。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大慈恩寺內,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而修建;唐三彩是一種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主要分布在長安和洛陽兩地。唐三彩與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密切相關。
“大漠雄關”,圖案主要表現了絲綢之路的寧夏須彌山石窟與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門戶的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下方配圖為馬踏飛燕。須彌山石窟,中國十大石窟之一,位于寧夏固原六盤山支脈的寺口子河北麓的山峰上,始建于北魏,為固原規模最大的佛寺遺址;玉門關位于甘肅敦煌市西北90公里處,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于此而得名;陽關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處,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于甘肅省武威雷臺墓,是中國青銅藝術的奇葩。
“神秘故國”,圖案主要表現了絲綢之路沿途的青海北山土樓觀、新疆樓蘭故城,下方配圖為鎏金銀壺。北山土樓觀,又名北山寺,位于西寧市北山(土樓山)半山腰上,是涅中羌人為紀念東漢護羌校尉鄧訓在北山修建的“賢圣之祠”。明末清初,一些道士上山居住。北山一些洞窟內有了濃厚的道教色彩,北山土樓神祠也成為佛道合一的地方。1979年土樓神祠劃歸道教界使用,并更名為“北山土樓觀”;樓蘭是西域古國名,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境內。2010年7月3日發行一套2枚《樓蘭故城遺址》特種郵票;鎏金銀壺1983年出土于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南郊鄉深溝村李賢夫婦合葬墓,是波斯薩珊王朝的一件金屬手工藝品,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西域勝境”,圖案主要表現了絲綢之路沿途的新疆高昌故城、新疆龜茲克孜爾石窟,下方配圖為仙人奔馬玉飾。高昌故城維吾爾語稱亦都護城,即“王城”之意,位于吐魯番市東的三堡鄉。古城規模宏大,是古代西域留存至今最大的故城遺址;龜茲克孜爾石窟,又稱克孜爾千佛洞,位于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東南明屋塔格山的懸崖上。它是我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約開鑿于公元3世紀,是龜茲石窟藝術的發祥地之一,其石窟建筑藝術、雕塑藝術和壁畫藝術,在中亞和中東佛教藝術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仙人奔馬玉飾,1966年陜西咸陽新莊漢元帝渭陵西北漢代遺址出土。玉飾玉質潔白,瑩潤如脂,是漢代出土玉器中的絕世佳作。
![]() |
![]() |
上一篇:何建勛用郵票來講故事
下一篇:一位與郵票相交60年的收藏者
全國首家郵票錢幣收購中心,免費鑒定。 高價收購郵票、紙幣、金銀幣等,收購網是集銷售、收購、鑒定、策劃、交流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
QQ客服:188756518
電話:010-82960029
手機:15001113788
Email:yp5151@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黃寺大街德勝置業大廈1號樓1011室